宇宙 是爲了人類生存而被創造(上)

 

1964年,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預言一種稱為「希格斯粒子」,能讓其他粒子在其所形成的力場中互相擠碰,受其作用力影響,才讓其他粒子產生質量。有了質量,粒子才能融合成原子及分子,有了分子,才會有物體。

如果沒有希格斯粒子散佈在整個宇宙,所有粒子因無法減速而一直光速運行,這會導致粒子無法結合成為原子及分子,自然就無法形成任何物質及生命,宇宙僅會是一片光速運行的粒子。因此,希格斯粒子被認爲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粒子,沒有它,就不會有我們這個世界,因此它被讚譽爲「上帝粒子」

不過上帝粒子是在宇宙誕生後才被釋放出來,至於怎麽打開這個閘門釋放出希格斯粒子並産生希格斯場,才讓粒子開始減速並獲得質量及結合,到底是上帝操控還是自然形成?這就很難證實了。

宇宙就像上帝粒子一樣,到底是造物主設計的,還是自然隨機「意外」形成的呢?

西方在教會主導的時代,神創說是主流,後來被哥白尼給打破。「哥白尼原理」聲稱,我們在宇宙中所處的地位毫無特殊之處,打破教會以地球爲中心的說法。

 

但量子力學興起後,尤其「電子雙縫實驗」顛覆所有人的思維直到今天,實驗表明:宇宙是不存在的,直到觀察者觀測時,宇宙才忽然一躍而出,也就是宇宙是意識創造出來的。因此,宇宙雖然不是以地球為中心,但卻是以意識為中心。

於是,在1973年,在紀念哥白尼誕辰500周年的一次會議上,英國物理學家布蘭登·卡特發表一篇跟哥白尼截然相反的哲學觀點,稱爲「人擇原理」:雖然生命所處的位置不一定是中心,但不可避免的,生命在某種程度上,在宇宙中是處於特殊地位的。

這原理後來發展出好幾種版本,其中最主要的是「强人擇原理」「弱人擇原理」兩種。其中「强人擇原理」是從物理學的角度,認為人類並非是進化的産物,一切都是經過造物主的巧妙設計:宇宙的設計,是為了以後人類的出現。由於「强人擇原理」帶有强烈的「神創說」,所以有不少物理學家都難以接受。不過,人擇原理的理論依據:「宇宙精細調節論」,倒是獲得許多物理學家的重視與支持。

所謂的「宇宙精細調節論」是說宇宙很多物理常數要達到非常的精準,生命才有可能存在於宇宙之中。這些所謂的「物理常數」包括光速、普朗克常數、波爾茲曼常數、宇宙相對密度、單位電荷等物理常數。有些常數只要稍微不一樣,地球就難以形成,其差異範圍有可能是小數點後面上百個零。

英國皇家學會前任主席,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馬丁·瑞斯就特別寫了一本書:「六個數字」,書中强調宇宙形成的重要配方有六個,其中每一個都是可以測量的,是經過精心調節的,這六個數字必須滿足生命所需要的條件,否則就會創造出一個死的宇宙。這六個數字分別為:

1、ε:氫在宇宙大爆炸時轉化成氦的相對比例,必須是0.007,太少生命無法形成,太多恆星無法融合。

2、Ω: 宇宙相對密度,值太小,宇宙膨脹速度會太快,值太大,宇宙會塌縮。差異不能超過千兆分之一。

3、N:代表電磁力與引力的比例,要等於10的36次方,引力若弱些,恆星就無法融合出巨大溫度,恆星就不能發光,行星就變的黑暗而冰冷,若引力稍强點,恆星會把生命一出現就燒光。

4、Q:是宇宙微波背景中不均勻分布的振幅,必須是10的5次方分之一。數字小一點就無法凝聚成恆星,大一些,物質就會提前變成巨大超星系的結構體,甚至縮成巨大的黑洞,根本無法出現行星體系,也就不會有生命。

5、Λ:必須在一個非常窄小範圍內的宇宙常數,它决定宇宙膨脹加速度。稍微大幾倍,所產生的反引力(暗能量)就會把宇宙炸飛,如果是負數,宇宙就會收縮。兩種現象都讓生命變成不可能。

6、D:這是物質世界的維度數量。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只能是三維空間,如果是二維或是四維,空間與人體運作就會發生問題,生命也難以存在。

德國物理學家沃爾夫·梅納則說:「我們所生活在其中的宇宙是由一些特定的參數定義,這些參數取得某些特定的值,使其似乎專為生命而訂製,其中也可能包括地球上的生命。」

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計算出我們這個宇宙隨機出現的機率是10的123次方分之一,這個機率之小,根本非我們人類可以想像。另外一個物理學家阿諾·彭洽斯就說:「一個從無中被創造的宇宙,一個有極其精妙平衡及能爲生命存在提供精確合適條件的宇宙,一個有明顯設計的宇宙—我們也可以說這個設計是超自然的。」

天文學家約翰·歐基弗更說出這段令人感動的話:「按照天文標準,我們是一群受寵過頭、珍愛有餘及呵護備至的受造物。如果宇宙不是受造精密得無以復加的話,我們壓根兒就是子虛烏有的。我認爲,這些境遇表明宇宙是爲了人類生存而被創造的。」

當你看到地球與金星的運動軌跡後,你會覺得宇宙是自然形成的,還是數學運算出來的呢?物理學家很喜歡說宇宙是數學寫出來的。那數學怎麼來的?

最後回到宇宙大爆炸的過程,你會發現各種粒子是自發性組合成各種物質,最終形成了無數的星球和運行極爲有規律的宇宙。現在我們靜下來想想,到底是怎麼樣的大爆炸,可以讓能量控制的如此到位,剛剛好能形成物質,並自然而然的有規律的運作起來,這需要無比智慧的設計啊!想不讓人懷疑這個宇宙是由一個高維度的智慧體所創造的,都有點難!

 


宇宙 是爲了人類生存而被創造(下)

 

 

 


愛因斯坦堅信宇宙是決定論,後來實驗證實他是錯的,因為宇宙是精心設計的,是目的論而非決定論。此外,電子雙縫實驗也證實,是意識觀測後才會產生宇宙的,說明宇宙是「意識創造宇宙」而不是「唯物論」。

宇宙精心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進化」,它是需要透過意識的成長來完成,所有都是為了意識而存在,而宇宙星球等僅是背景與舞台而已。

為了讓進化的效率提高並能呈現多元的豐富化,宇宙設計者就設定了各式各樣的角色體驗者及該角色需要完成的使命,並賦予其使命所需要的天賦,稱為意識初始值,也就是靈魂。

而在體驗進化過程中,所有體驗過的紀錄,稱為經驗值,都會被儲存在「雲端意識數據庫」裡(黑洞的內部),也就是潛意識。因為進化是需要靠集體的智慧來完成,所以每個意識都要將經驗值同時投影在物質世界的舞台上。

這種設計,在物理學上稱為「全像原理」,該原理表明宇宙有兩個空間,可見的3D物質世界是高維度空間二維資訊碼的投影,而兩個空間的走道就是蟲洞,所以說:黑洞就是心,心就是黑洞,黑洞的霍金輻射就是在不停息的投射出3D物質世界。佛教稱「萬法為心所造」,意思就是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黑洞的引力場所創造的。

 

 

 


所以,我們必須認清宇宙真實存在的,只有兩樣東西,而且都儲存在同一個雲端意識數據庫裡,「all in one,one is all」,就是指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且各部分之間都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部分都包含有整體的資訊,宇宙靈魂都是一體的能量,所以稱為全像宇宙投影。

真實存在的兩樣東西就是靈魂初始值(使命與天賦)靈魂體驗後留下紀錄的經驗值,至於我們能看到的宇宙,其實都是一種類似電影的投影播放畫面:一張一張的在我們眼前閃過又消失。

物理學認為,我們的世界是一種資訊碼的模擬與投影。大腦研究機構認為,大腦是以間接的方式來認識世界,是一種不連續的輸入及輸出方式。我們的大腦就是一部小型量子電腦,首先在每個瞬間,是先用五覺感官(視聽觸味嗅)來接收外在四周環境的新資訊,並轉換成電子信號,接者再去雲端意識數據庫(潛意識)挖掘相關的經驗值,經過「貝葉斯量子」決策演算法的計算及加工後,才會創造出一張又一張的二維宇宙圖像,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又消失。

簡單的說: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們的潛意識用過去的經驗值(偏見)所創造的。正因為我們是活在自己偏見所創造的模擬想像之中,所以我們會被自己的幻覺所蒙蔽。當把用自己想像所創造出來的主觀宇宙認定就是外面的客觀宇宙時,我們就會產生錯覺與妄念,並開始衍生出一連串的痛苦與煩惱。

因為過去我們有太多悲慘及不公平的經驗,所以當我們念頭不停的產生時,大腦就不停的對現在及未來創造出許多不利自己的新經驗值的新幻覺,導致我們對現在及未來產生害怕、猜疑及苦惱。

其實,世界一直沒變,而是我們錯看這個世界,也因為我們的預設立場及其所產生的幻覺,讓我們老是對這個世界看不順眼而自尋煩惱及不停的抱怨,然而這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根本與別人無關。

意識的經驗值,其目的只能讓意識透過經驗的累積來適應環境及維持生命活動而已。所以,宇宙如果只有經驗值,所有的生命過程只會是一種維持的狀況,都是依據過去的思維在運作,只求安逸過日子,那根本就無法達成宇宙進化的目的。加上物質世界是一種熵增過程,會強迫意識因不進步而走向混亂衰敗,因此宇宙設計者必須給意識擁有一種能夠創新及自我超越的能力,不然就會像恐龍一樣,存活了幾億年,但是意識進化卻是零。

既然宇宙的目的是進化,那麼「創新」才是宇宙的核心意義,而創新必須依賴靈魂的使命與天賦,沒有了靈魂,就會變成行屍走肉。如果生命只有經驗值,就會跟吃鼎泰豐的小籠包一樣,吃到第二籠我就吃膩了。

宇宙是精心設計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是有軌跡與痕跡。意識體驗後留下紀錄的經驗值就是痕跡,靈魂使命的設定是作為意識的GPS生命導航系統是在指引每個靈魂要在自己專長及所分配的領域裡,盡情的發揮才華,為集體進化做最大的貢獻,而這一切都是有軌跡的。因此,生命中所遇到的人事物,都是有目的有意義的。

意識進化是需要靠學習成長來完成,為了不讓前世的記憶干擾到今生的學習,所以需要讓經驗值一片空白的重生在一具新的肉身之中,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學起。


小時候,我們的靈魂初始值是沈睡的,我們是伴隨我們的經驗值長大的。經驗值僅是一種例行工作,只有靈魂本身才有研發創新與專案改善能力。只有初心的使命與天賦才能改變命運,而生命是透過苦難與挫折的設計,來喚醒初心的甦醒。

苦難是這一世的功課,是設計來焚燒你的執著,調整你的偏見,是來召喚你内心的靈魂,目的是要你放下外在的執著並臣服於内心的天命。

追隨你的心,你内在會有一股力量引領你走向生命任務,亦即在有生之年應達成的目標。當我們活在他人期待中,向消耗能量的生活低頭,這就是我們不快樂的根源,因為是與自己獨一無二的天命與天賦失聯了。

所以,每一次的困境,其實都是來告訴我們,必須放下外在的執著,趕快沈澱下來的重新認識自己,並和那股與生俱來的力量接上線。沒有放下,沒有原諒,沒有重新審視自己,就永遠是斷線。如果只有放下沒有連線,也不好,失去靈魂的日子,也就失去一切的生命意義,有如行屍走肉。當與靈魂的GPS連線後,其餘的一切才會逐漸明朗可見,這時,你才能夠真正的開始生活,否則一切都是幻影。

人有兩次生命的誕生,一次是你肉體出生,一次是你靈魂覺醒。沒覺醒前,只是一種經驗值的因果輪迴,那不是宇宙設計者的原意,覺醒就是一種靈魂初心的追尋,心理學稱為自我實現,佛教稱為成佛,印度教稱為天人合一的梵我。美國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賈伯斯常說:「追隨自己的心,就是指靈魂的初心。」

經驗值就像例行工作,而靈魂初心就像研發創新,沒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終究要走上衰敗的命運。我們的靈感來源、創新能力、意志力、想像力及對生命的熱情等都是來自靈魂初心,而經驗值的舊思維則是創新的絆腳石。只有添加靈魂初心所需要的新經驗值,如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人生才算是真正活過。

因此我必須說:「宇宙為了進化,怎麼可能會沒有靈魂呢?」靈魂就是創新者,而創新來源的使命與天賦是沒有辦法自然形成的,是宇宙設計者在初始設定時,就已經賜予我們了。


    

+ Recent posts